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说:“当你读不懂某一公司的财务情况时,不要投资。股市的最大的亏损源于投资了在资产负债方面很糟糕的公司。”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中报的套路越来越多。临近中报披露期,你知道怎样快速、准确的看“中报”吗?该如何通过“中报”看透公司背后的玄机?本期《炒股百科》帮你通过中报认识手中持有的股票。
01
什么是“中报”?
1,什么是中报
中报,指的是上市公司每年年中披露的,反映公司最近半年情况的报告。
按照交易所规定,中报是由重要提示、公司简介、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优先股相关情况、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财务报告、备查文件目录,这十部分内容组成。
而每年的7月1日到8月31日,这段时间是中报正式披露的日子。公布中报的目的是让投资者知道上半年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业绩报告可以作为投资的参考指标,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上涨或者下跌会影响股票短期走势。
如果无缘无故迟发中报的话,上市公司需要停牌一天,并且会遭到交易所的公开谴责。所以,按时披露中报是上市公司非常重要的义务,看到真实的中报也是投资者享受的股东权利。
除了中报外,还有月报、季报和年报,月报一般在次月上旬公布,季报一般在下季度的1个月内公布,年报一般在次年1月份公布。
2,不读中报枉炒股
股票投资就是投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长期来看是由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所决定。一般来讲,公司基本面取决于公司的行业前景、成长性、财务状况、管理水平等。对于投资者而言,由于没有时间和专门力量去实地调研公司,所以要搞清楚这些情况,就只能通过公开消息这个途径,更不能胡乱揣测。目前最有价值也最为准确的公开消息就是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报告,这些报告主要包括年报、中报和季报。
在这些报告中,中报相对而言是比较适合散户的,因为与季报相比,中报反映的上市公司状况更详细,能够给散户提供更全面的投资信息;而与年报相比,中报反映的上市公司状况更及时,看起来也没有年报那么费力。所以,如果你想长线投资一家上市公司,花点时间看看它的中报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如果都读那是最好的。
3,中报可能蕴含投资机会
作为小散,相信大家对中报行情不会陌生。根据历史经验来看,这些机会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具体看待。
一是看哪家上市公司披露的中报时间最早,往往它会获得短线资金的青睐,其实反映的是“报喜不报忧”的预期,业绩好的公司可能会选择更早披露中报。
二是看上市公司的股东变化情况,如果出现股东人数大幅减少、持股集中、大股东增持,新增有实力的流通股东等都意味着他们都看好公司的未来。
三是研究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化,比如每股收益、现金流指标等,当然这些是需要一定的研究功底的。
通过研究对比,我们可以推测下半年公司业绩的预测,这对于下半年公司股价的表现真得很重要。所以,如果多看一些中报,就可能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投资机会。
02
如何快速、准确的看中报?
1、中报去哪里看?
投资者可以在上市公司官网、深圳交易所、上海交易所、同花顺数据中心、东方财富网等地方查看。以东方财富网为例:
首先打开东方财富网。点击进入官网后,找到数据中心,点击季报中报:
然后就可以看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可以看业绩预增和业绩预减。
比如,点击业绩预增,则可以查看预增个股以及业绩变动原因等。盘面上,涨停个股一部分就出自业绩大涨的个股。再来看业绩预减的,基本上这些票可能就会大跌了,尤其是业绩下滑幅度大的,很容易跌停,是需要短期内规避的。
更多查看财报的方法可以在炒股百科第二七期《如何快速读懂上市公司财报》中找到。
2,拿到中报后看哪些方面?
当一份数十页的报告摆在面前,且上面充满了枯燥的数字,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可能头都大了。但是如果你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它的中报一定要看,这样才能更清楚知道最近半年公司的实际状况是怎样的。
既然不看不行,看了又头大,怎么办呢?可以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看主要指标。横向对比、纵向对比,扣非和单季度。
关注主要核心指标: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和环比。
通常作为投资者需要重点了解公司的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等指标,然后对比历史数据来做简单的分析。每股收益可以看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营业务利润可以反映公司盈利是否稳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出公司是否有成长性,如果两者增速是逐步提高的,那么公司的成长性就值得期待。
要注意,中报是一季度和二季度加起来的业绩,要根据一季报分拆来看二季度的单季度业绩;很多公司一季度很漂亮,掩盖了二季度的不好。
比如下图三六零的2023年的中报看起来“美如画”,但是仔细一拆开就是“豆腐渣”。净利润大幅增长,但是扣非后要低很多,单拆二季度增长是个位数。
2)看公司管理层报告。公司解释业绩、主要指标变动的原因。
主要栏目是“公司业务概要”和“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前一部分介绍,公司的业务、经营模式、销售模式、行业概况和公司在行业的地位、业绩驱动因素和核心竞争力分析,这部分可以说是分析公司套路。
后一部分主要介绍个业务发展的情况,细分业务的具体数据、投资情况、分公司情况、资产负债情况、面临风险和应对措施等等,有了这两项,基本业务介绍已经非常详细。
3)关注公司股东变化情况。
重点关注中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及持股数量变化情况,并与公司一季度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相互比对,这样可以静态分析主力机构在第二季度的进出状况。一般而言,如果有实力的机构增持或者新进,而到中报发出前期间股价并没有大幅上涨,而投资机构大举买入肯定是经过仔细分析和调研的,基于这个假设前提,这样的公司应该是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的。相反,如果大机构进行了减持和退出行为,我们就需要仔细考虑是否有必要进行投资了。
4)三张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每一份中报都含有三张财务报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表就是我们需要重点分析的东西。
对于资产负债表,要算一下“速动比率”,也就是用应收账款等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用这个指标去衡量一下流动资产的质量,房地产行业除外,如果应收账款过高又不是经常性或季节性的话,那么在看待利润的时候就需要打一个现金流回收的折扣。
对于利润表,重点测算一下公司毛利率的变化,以及公司销售、管理费用历年的变化情况,选择那些毛利率较高,费用下降的公司。
对于现金流量表,要关注经营性现金流大于净利润的公司,因为这类公司的业绩相对有保证。
最后,要提醒大家,财报要辩证的看待,不是数据差就不好,数据好就一定好,关键要看长期,挖掘数据背后的真实原因。有可能暂时的蛰伏是长期的起点,暂时的辉煌只是走下坡路的先兆。
03
如何从中报中“排雷”?
现在中报的套路越来越多:有靠突击出售公司业绩大增的;有先预增,然后又大幅下修的;还有直接虚增利润,财务造假的。中报套路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而这些套路都是一个一个的大陷阱,投资者一定要懂得如何识别、如何排雷。
雷区一:业绩同比大增的套路。
很多的投资者会去找一些业绩大幅增长的个股,特别是那些同比大增的个股,其实这个思路并没有错。但是,很多的个股都是有套路在其中,例如很多个股是把上年的业绩做低,然后今年业绩恢复正常,或者是中报的时候出售某些资产,导致业绩大增。
举个例子,如果上一年的业绩是赚1万,今年赚100万,那业绩同比就增长100倍,很多的个股都是先做低上年的业绩,今年修正回去,弄一个业绩大增的样子,其实业绩并没有出现什么增长。
如何防止这些套路?不要单看增长多少,而要看看上年的基数:如果上年的基数很低,那基本都是做做样子。
雷区二:业绩先预增,后面又下修。
这个套路是比较狠,比如欧菲光这家公司。发布业绩预增时股价大涨,后来下修,股价一路下跌。
这种套路,公司想玩花样,比较难避免。一般来说,如果业绩预增,股价也涨起来之后,可以先不操作,毕竟股价已经透支了业绩,如果业绩反转,那股价一定蹦;其次,要看看有没有减持,如果业绩大增,股价还减持,那就有猫腻,后面可能要下修。
雷区三:直接财务造假,虚增利润。
这个在A股里面也是常见,到了业绩报告期,因为审计要查公司利润,所以很容易暴雷。
那如何防止?第一,选大票,大企业;第二,看股东,如果社保,养老,汇金等国家队都重仓持有;第三,看历史,历史越久越好,新上市的公司,谁都说不准会不会爆出什么幺蛾子。
雷区四:业绩 “变脸”的次新股
在中报披露的高峰期,刚刚上市不久的次新股频现业绩 “变脸”,这也是次新股经常“闪崩” 的原因。投资者要避开股价被炒到高位的次新股。
雷区五:大股东大手笔减持股。
公司大股东不会无缘无故的减持,根本原因是不看好自己的公司。如果大股东减持数额较大,就必须引起警惕。比如分众传媒这家公司,虽然在下图这一段时间公司财报中公布的业绩增速稳中有升,但是减持金额超过27亿元,股价也持续走低。
总结——
我们看中报或者其他财报,不止是看死板数字,看“虚假繁荣”,我们要看的是真实的企业经营。掌握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才可以安心投资!中报行情临近,希望大家都可以挖掘到中报的机会!
*您提交的问题,我们会在24小时内安排律师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