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发了一篇有关熊安东身陷囹圄二十七年的文章。很快有位叫“极速百灵鸟AV”发表评论:“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已举报”。被人扣上这么大一顶帽子,确实有点儿意外。不过从多数评论来看,只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说实话,之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个名词没什么概念,所以请教了下大腹便便的度娘。
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理论术语,它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
对于这个定义,不知道“极速百灵鸟AV”是否真的能理解?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人肯定不是政治思想觉悟很高的党政干部,而是一个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是不是朝阳群众呢?应该也不是,毕竟朝阳群众眼睛是雪亮雪亮的嘛。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不敢、不愿触碰当代史,甚至不敢过多谈论,包括我的父亲。我曾经试图劝他学一下电脑,有时间可以写一些文字,把自己的历史经历记下来,他轻轻摇摇头,淡淡的说“我老了”。
当身边的爷爷辈们,一个个随着岁月冲刷不断逝去,他们的精彩故事再也无人谈起,令人感到很惋惜,而父亲那一代也在不断凋零。我曾经熟悉的水泥厂工人、中学校长、物理老师都一个个远离而去、越来越模糊。我期望在世的他们会在有生之年能留下一些记录,但我不能去勉强,毕竟大家只是时代洪流里的一粒沙、一颗尘埃……
历史从来都是浑浊的,只能等着它慢慢沉淀然后去考古。所谓清流入海,也未必,长江尚且浊浪滔滔,黄河自不多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自然环境确实值得称道,那么人文环境呢?
那么到底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呢?
下面以这篇求是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产生背景、主要特征及其危害》来补补课,以正本清源。
历史虚无主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的新现象、新名词。
文章开篇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背景,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产生与发展绝非偶然,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有着紧密关联。”
从世情的变化看,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骤然陷入低谷。西方世界因“不战而胜”而洋洋自得,在意识形态领域加紧渗透、在传播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上做幕后推手,便是其手段之一。
从国情的变化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不可避免地会与西方思想文化产生交流碰撞。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社会经济逐渐多样化,即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增强,已不可能用一元化指导思想统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快捷;新媒体也是自媒体,人人可以随时随地发声,可以对一个话题各抒己见,客观造成遏制噪音杂音有难度。
从党情上,有“四大考验”(即在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方面的考验),须规避“四种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十分复杂严峻。有人借此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借历史问题含沙射影转弯抹角地攻击和否定党的领导。而有些人面对错误言论态度暧昧,反击不力。
概括地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然后根据特征把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谈论话题上,主要集中近现代史、党史
对相关历史作错误解读,提出颠覆性结论,把原本轮廓清晰、主线明确的历史虚无化模糊化。
(二)从人员构成看,谈论者大多是学术圈子之外的人。在谈及历史时往往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甚至信口开河。
(三)从言论实质看,表面上在谈论历史,实际上关注的是现实;貌似学术话题,落脚点却是现实政治,纯属借题发挥、指桑骂槐。
(四)从传播途径看,起初为报刊、讲坛、沙龙,后来让位互联网,微信、微博、博客、贴吧、论坛等成为主要平台。
对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文中批驳了南方某中文系教授在2000年出版散文集《太平杂说》依据某些野史胡乱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明确指出金田起义的根源在于吏治腐败、官逼民反,其正义性不容否定。对于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编剧为袁世凯翻案,指出袁世凯是个“窃国大盗”不容置疑的。
之后对近些年社会上出现的“民国热”也进行了分析与纠正。
对于革命与改良之争历史早已给出正确答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历史证明,中国革命是时势逼出来的正确选择、首要选择,不是可有可无,不是说“告别”就可以告别的,这个历史过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再以抗日战争史为例,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中国抗战之局面。
改革开放前后两段历史有重大区别,但本质上是前后衔接、不可分割的,为后来的新探索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物质基础和理论准备。
对于有些西方人对改革开放胡乱贴“新官僚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标签。作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完整概念,“社会主义”这四个字是定性的。我们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西方国家二三百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倘若我们真是在搞资本主义,中国就绝无可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相反,必然招致灾难性后果。
作者接着批驳了“中国崩溃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在涉险滩、克难关,一路风雨兼程披荆斩棘,从未被吓倒、被压垮。“中国崩溃论”喊了这么多年,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倒是这个说法在国际上成了笑柄。事实胜于雄辩,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当代中国都是在持续发展进步,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好,而不是停滞,更不是倒退。
对于国内发表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作者指出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把握好尺度和分寸。
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传播错误的历史观,颠覆了历史,否定了现实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歪曲、扭曲历史则是十足的背叛和亵渎。不敬畏历史,不珍惜当下,我们就没有未来,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就会毁于一旦。苏东剧变的惨痛历史印证了这一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事实胜于雄辩,历史不容歪曲。
(二)严重扭曲了价值观
作者指出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从学术层面讲是肤浅的,历史观是错误的,因而价值观是颠倒错乱的。否定历史发展的主线、主流、主旋律,颠倒是非、正邪、善恶、荣辱,就会使人失去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不知鉴戒,导致价值观扭曲。价值观一旦混乱,必然做事没有底线,为满足私欲不择手段。
(三)严重败坏了学风
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使人明智,大众关注、评论历史值得鼓励和提倡,但要以正确的历史观为引导,否则有害无益。求真求实是历史研究的首要前提,论从史出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最后作者明确提出“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进行抵御,及时予以解析。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参考资料:
1、求是网_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产生背景、主要特征及其危害
http://www.qstheory.cn/culture/2023-12/05/c_1125310317.htm
*您提交的问题,我们会在24小时内安排律师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