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房产领域 专业服务团队

房产纠纷+婚姻继承+拆迁分家=专注房产案件代理

免费咨询热线: 18511557866(微信同步)

2023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正式发布!且看主编如何深度解读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新时代银屑病治疗的新目标,四大特点一文掌握。

近日,一年一度的中国银屑病大会(CPC)已经圆满落幕,在本届大会上,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等组织编写的《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简称《指南》)正式发布。这是2023年后银屑病诊疗指南的又一次推陈出新。

“医学界皮肤频道”有幸邀请到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编委会主任委员张学军教授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朱正伟教授来到【战银讲坛】采访间,对指南进行了深入解读。

1 新指南的改革与突破

张学军教授总结道,2023版指南在2023版的基础上做出了以下更新:

1)在诊断分型方面,新版《指南》对“银屑病共病”部分进行了较大的修订,主要包括:

将“银屑病共病”脱离“银屑病的分型”部分,进行单独重点阐述。强调精神心理疾病这类共病须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首次提出“银屑病共病诊疗模式”。

2)在辅助检查方面,推荐加强无创性影像学检查。

3)在系统治疗方面,细化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介绍。

4)在疾病管理方面,突出健康宣教和皮肤护理重要性。

图1CPC 2023截图

2 研究进展在指南中的体现

(一)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是银屑病重要疗法

2023 版指南建议对银屑病采取局部治疗、光疗、系统性口服药治疗、生物制剂治疗。然而,当时上市的生物制剂屈指可数,且中国的 700 多万银屑病患者大概有一半都需要用生物制剂才能把病治好,因此给银屑病的用药造成很多限制。这四年来,不少临床试验工作完满落幕,例如许多高质量循证证据证明白介素(IL)-12/23抑制剂等生物制剂在中国人群中适用,使这些生物制剂成功引进到内地,纳入医保的药物在报销后价格大幅下降。

在2023版指南中,详细介绍了各类生物制剂的具体用法、疗效、副作用、维持治疗、随访;更详细的用药方案可参见会上发布的《银屑病生物制剂达标治疗专家共识》。

同时,张学军教授指出:“尽管生物制剂疗效很好,但它毕竟是免疫抑制剂,可能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举个例子,IL-12/23是机体的正常成分,当其过多时导致银屑病;IL-12/23抑制剂使其浓度下降的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一部分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就不能使用,如肺结核、肝炎、肿瘤患者等等。”

对此,2023版指南推荐小分子靶向药物可与生物制剂互为补充来治疗银屑病。小分子靶向药物的靶点是细胞内的促炎因子,不对免疫机制通路起抑制作用。

图2 张学军教授会上发言

(二)二分法成银屑病分类新标准

在以往的临床实践和临床试验中,医生通常会用体表面积(BSA)、医生总体评估(PGA)、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等评估方法,将银屑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而在2023版指南中,引进了国际银屑病理事会(IPC)2023年Delphi共识中更为先进的评估标准:二分法。

此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类:适合局部治疗与适合系统治疗。BSA>10%,特殊部位(头皮、面部、手掌等)病变或局部治疗失败,满足以上条件之一,便被判断为适合系统治疗的患者。

(三)关注患者心理、预防复发

朱正伟教授指出,2023版指南也提出了新时代银屑病治疗的新目标,实现症状和皮损的完全清除或几乎完全清除,即没有银屑病的皮肤症状和体征(PASI100或PASI90)。

内容主要包括控制及稳定病情,减缓疾病发展进程,减轻皮损加重及瘙痒等;

避免疾病复发及加重,减少药物近期与远期不良反应;

控制与银屑病相关的并发症,减少共病发生;

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新指南对银屑病慢病管理的建议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停药后易复发,指南建议每一位银屑病患者接受皮肤科医生的长期监测。“皮肤科医生应该建立对银屑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的意识,把这些患者建成一个队列,根据每个随访节点患者的病情来调整药物,这就叫慢病管理。”张学军教授说道,“另外我们要多做一些科普宣传,给患者讲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东西不能吃,教他们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还要注意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

朱正伟教授补充道,银屑病共病的管理是新版指南的亮点之一,作为重要章节被单独提出。

指南强调银屑病除皮肤症状外,患者常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肝肾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理疾病等,同样属于慢病管理的范畴。指南强调应重视银屑病共病的规范化管理,提倡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根据患者共病的病种,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4 新指南的目的是规范银屑病诊疗

在采访中,张学军教授多次强调,指南的意义就在于指导医生合理规范地给患者治病。“一个人的经验不能作为所有医生的指导。我们把高质量循证证据支撑的建议汇总起来,编成指南,这就叫‘合理’;同时,指南中非常详细地写了每一步诊疗该怎么走,比如无创诊断、分类、药物的选择,这就叫‘规范’。”

最后,张学军教授总结道,随着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与上市,银屑病不再是一种治不好的疾病,新时代银屑病治疗的新目标已经成为实现症状和皮损的完全清除或几乎完全清除(PASI100或PASI90)。此次新版指南的发布,再次为我国银屑病临床规范化诊治贡献了力量,我们期待广大皮肤科医生和患者的通力协作使指南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专家简介

张学军 教授

• 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华山医院)所长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第一附属医院)二级教授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学会名誉主委

• 国际银屑病协会(IPC)执行委员

• 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银屑病专委会主委兼首席专家

• 全球银屑病监测(GPA)亚太地区协调员

• 国家本科规划教材和住院医师培训教材《皮肤性病学》主编

• 中国第二届“国家名医—国之大医”得主

专家简介

朱正伟 教授

•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秘书

• 国际银屑病监测项目(GPA)中国地区秘书

•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皮肤健康产业转化专委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医学遗传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 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皮肤健康分会银屑病学组委员

• 致力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银屑病等复杂皮肤病基因组变异和发病机制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自然基金青年项目2项,在自然遗传和风湿病学年鉴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曾担任《中国儿童银屑病诊疗专家共识》(2023)秘书,《皮肤性病学》图谱版第二版主编助理,2023和2023版《皮肤与性病学》精选习题集编委兼秘书。

更多皮肤临床知识哪里看?

快来“医生站”瞧一瞧

参考文献: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

本文首发:医学界皮肤频道

本文整理:小码达

本文审核:张学军教授 朱正伟教授

责任编辑:香菜

为了能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有趣、有用、有态度的内容,医学界皮肤频道欢迎大家动动手指完成以下的调研,只要五秒钟哦!

皮肤性病科医生领福利

下载医学界医生站APP

认证就送30元京东卡

邀请其他皮肤科医生认证

最多可额外获得100元京东卡

扫码领取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在线咨询

*您提交的问题,我们会在24小时内安排律师与您联系。

  • 返回顶部
  • 18511557866(微信同步)
  • 在线咨询
  • 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