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摘自原创书籍《初心部落,找回失落的家园!》第四部分:文明4.0--重返家园 (续前节)
5、限利后,当市场上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时,族人会怎么做?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当部落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时,或者部落公司的售价已经低于外部市场价格时,由于部落的限定利润率规则的要求,所以产品不能随意涨价、不能突破利润率的限制。此时首先要控制的是生产者或销售者对利润的渴望与贪婪,其次是解决对蜂拥而至的族人顾客进行购买优先级排序。
当部落公司的产品供大于求(后面会讲到这种情况在部落里发生的概率很小),或者售价已经高于外部市场价格时。此时首先要保证生产者及销售者维持价格定力、减小恐惧,要相信自己在部落内不是孤军奋战、大家不是只有浅薄的利益关系,因此无需大幅跟风降价,不可以随意亏损甩卖。其次就是开始触发族人之间稳定互助关系及忠诚的纽带作用。(这当然是市场经济派所不能理解的了)
那么,部落如何维护公司利润率的稳定、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对称稳定、族人之间互助关系的稳定呢?
(1)看淡市场规律,严格限定合理利润率,把精力更多用在关注产品质量与服务、研发创新上。
确定稳定、合理、公开的利润率是部落公司经营的一个基本原则。
还是以“猪周期”中生猪养殖户的利润率为例:首先对外部市场的养殖户按近十年平均收益率进行分析统计,假设养殖户平均利润率大概为15%。那么在部落内的生猪养殖户,将严格限定其年利润率保持在 9%-13.5%可调范围内,既平均利润率约定为外部市场的60%-90%,部落养殖户的对外猪肉售价只允许在这个利润率区间内波动。只要生猪生产成本变动不大,猪肉售价就不允许大幅波动,因此在部落里就不存在所谓的“猪肉价格周期”。
由于生猪养殖实在是没有多少隐私信息、知识产权等机密可言(部落的高科技公司会略有不同),按照部落共营、对称、透明的基本规则,养殖场可全程开放监督,这个生猪养殖场就像是顾客们自己家开的一样。所以综合来看,通过限制利润率 +生产标准透明 +生产成本公开 +经营管理透明 +评价与监督透明 +顾客有权参与酋长选举 = 猪肉品质与售价及服务均可基本保持稳定。进而让养殖户与顾客的信任关系、买卖关系保持稳定。
读者自己可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家对自己几乎透明的生猪养殖场,只要您愿意的话可以调用养殖场内远程摄像头,看到每一头猪抢食、睡觉时的模样;有时间的话您也可上网亲自复核猪场所有养殖成本,包括上个月玉米麦麸的批发价格,追溯到仔猪的来源地;您也能看到政府及顾客监督代表最新的检验检疫结果,甚至参与抽签有机会亲自上门免费去猪场屠宰场勘查、取样;或者对自己临时买到的猪肉,按部落既定规范直接送检;您还可以看到养殖场每一位员工包括酋长的笑脸,以及他们的养殖工作日志、月度工作简报等。每一个员工包括投资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养殖质量与服务之上,从不讨论市场价格的变化,没有闲工夫应付与提高猪肉质量性价比无关的事情。这样的部落养殖场,按规则一切透明、只为健康,尽一切可能让顾客了解、放心。
当读者您对以上这些有了信任度后,另发现从长周期看,该养殖场的猪肉定价原则,让利润率稳定的限定在市场十年平均利润率的60%-90%以内,因此从长周期来看部落的平均猪肉售价肯定是要低过平均市场价的。
另外您又发现,部落养殖场今年已限定生产规模为1万头,只够稳定供应4万户居民,猪场年度进销存数据列表已经实时的全网公开,每月的预定量存栏量也已公开,你随时可查阅到。那么作为每周家里都会买两斤猪肉的您,会怎么想,怎么做?您是继续每周花时间在各个市场逛,每月每周去比较猪肉价格高低,追跌斥涨,还是干脆选择一家生产与质量均透明,价格永远平价稳定的部落养殖场定期订货?这里我只是以生猪养殖场为案例,其实大多数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
(2)拆掉城墙壁垒、去掉精明与伪善,还族人之间的简单透明和互信。
部落的经营管理、生产与销售,都要遵照部落“基本法”的规定,所以能公开的信息均要有序公开。族人之间要从现在的“人心隔肚皮”、“逢人只说三分话”状态,直接回到七岁孩童们简单交往的状态。先做到关系简单化、信息透明化,然后促成族人高度互信和深度参与感。假如族人还不信任你,那你就再多拆掉一些壁垒,就算接近“裸泳”那又如何,直到你的“族人关系网”无限接近扁平、透明为止,让那最刁钻的买家都找不到你的缺口。(具体做法,前文已经讲述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这个现实的社会,已经把人教训得习惯性的怀疑和心生芥蒂,因此想要善良、要透明,那就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想给又不想全给、凡事留一手,而是做到彻底的善良和透明,像孩子般简单,简单才更容易互信。既然无法用更丑恶打败丑恶,那就试试用真淳朴化解丑恶。
(3)构建“交易既互助”的部落消费环境,摆脱浅薄的商业利益关系,回到厚重的族人互助关系。
这一条很重要!您还记得在族人属性画像中有消费权等级、数据权等级、监督权等级、慈善互助等级的标记吧。供需双方,除了有商品消费交易的关联,顾客还有在供不应求时的优先购买权、大数据分享与获取权、监督参与权、投票权、困难时期的受助权等关联积分及权限的变化。顾客在部落的一次商品消费不仅仅只是资金往来那么简单,哪怕只是买了一次猪肉,买方都会增加权限,供需双方就新增了一次了解与信任,增加了一次互助的实际动作,储蓄了一次人情,为进一步加深互助关系夯实了基础。
当猪肉供不应求市场价格高企时,部落养殖场以稳定的价格继续平价售卖给相关族人,帮助族人得到实惠继续安心拿货,由于总量有限,那些预定越靠前的以及消费权等级越高的顾客,优先购买权则越高。此前在部落贡献越大的族人,此时将根据排序优先享受回报。
而当市场价暴跌、亏损,其他养殖场一片哀嚎时,部落还是继续稳定售价和质量,并不跟风降价,此时有可能出现部落的售价高于市场价的情况,读者应该会担心,此时族人们还会坚定的在部落购买更贵的猪肉吗?请别急,不要以为族人全都是目光短浅之辈。在市场价暴跌时,部落将按游戏规则提高消费权积分授予的标准。比如,在市场价正常或涨价期间,在部落里每消费一元猪肉增加消费积分1分,但是当猪肉的市场价暴跌,比部落养殖场的平均售价低了10%、20%或30%及以上时,部落消费积分的授予标准可同步提升为2、3、5分,也就是说在困难时期继续支持部落商家的族人,贡献值将加大,积分授予加大,顾客的权限提升加快。此时的销售就要依靠族人的长期互信与互助忠诚度了,顾客在此时消费,购买就是互助,将快速拉高自己消费权等级、数据权等级、监督权等级,这对顾客今后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此时购买相当于加大自己的“人情储备”。
对于消费权等级高的顾客族人,另在部落的慈善互助基金中还会得到更多族人尤其是企业慈善家的关照,得到更多被保障的机会。企业的慈善家当然更愿意把自己有限的善款,用于帮助那些曾经在市场价格暴跌的情况下,还在忠诚的购买部落公司平价产品的顾客们。再如,积分等级越高的顾客,更有机会影响部落经营决策,得到更多选择酋长和信任投票的投票数,能持有1-20张不等的投票数。
由于以上关联规则的设计,构建了供需双方长期稳定的互信、互助体验的大环境。因此,您还会在意部落以外的市场猪肉价格是高一点还是低了一点吗?再说,从长期订货来看,部落的猪肉价格总体上会比市场低一点。关于部落的集中采购,后面再细说。
现在的商家与顾客耗费了太多精力纠缠在“商业模式”上,而部落族人则要无视其他,将几乎全部精力用于“同类互信、互助、质量及服务”上。也许回归最到原始的“交易既互助”才是最好的、成本最低的商业模式。
(4)构建基于信任与计划的营销平台,提供去中心化的集中带量采购服务。
前文讲过,假如您家有记账的习惯,并且善于每年进行统计分析的话,就能惊讶的发现您和您家每年消费的大多数产品类型及数量是有规律可循的,甚至涉及品牌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这一点在第三部分“生命有规划,消费有计划”的内容里已有详细阐述。这个隐藏特点,再加上部落的经营透明、供需双方互信互助的关联关系,那么部落里特有的互助营销模式呼之欲出:去中心化的集中带量采购服务平台。
平台的特点如名称所示:利用网络科技与部落大数据,实现去中心化、分布式、集中带量、计划性采购与计划性生产。活脱脱就是一个“新计划经济服务体系”,也能最大限度的屏蔽市场经济那“扰民”的毫无价值的价格波动。对于该营销模式,后面还会专题展开讲解。
人类文明自脱离原始部落后,层级固化与分配问题一直是扰动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只是我们还没有摸清门道,没有看清贫富悬殊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还未对症开出具有操作性的药方。而现在由于信息科技深度渗透,社会可以变得更加扁平化,已有可能回归到规则上的“共同富裕、平等共处”状态,而不仅仅只能采用强制、剥夺性的再平衡的手段。无论如何,近五千年来反复采用的强制再分配、既保护又剥夺私有财产的恶性循环,劫富济贫、自由放任都是不可取的方式,已经导致内伤内耗太大。五千年来改朝换代、赢家通吃的事实不断循环上演,证明了所有短期“针对富人”的强行措施,是无法让财富稳定合理的回归给创造者的。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案,是要针对“底层规则与群体共识”,在新地基上重构关系与分配的规则。
(共同“找回失落的家园”也需要您的一份力量! 本文未完待续、先连载后刊发,欢迎加关注惠存。感谢您的关注和转发!原创艰辛,请尊重创作人的成果)
*您提交的问题,我们会在24小时内安排律师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