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想必很多人在过年走亲戚的时候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很多人长辈明明相识,却不知该如何称呼,因为我国的亲戚称呼实在太多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很多称呼我们甚至都没有见过。
其实我国的亲戚称呼虽然复杂但却十分严谨,这尤其体现在对文字的运用上,例如姑父和姨夫就分别使用了“父”和“夫”两个字,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
虽然我国的亲戚关系错综复杂,但可以简单归结为“六亲”,六亲属于一个人的直系亲属,分别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姑姑姑父、姨妈姨夫、叔父叔母、舅妈舅舅。
这些亲属是一个人的至亲,在古代血缘和家族观念的时候,六亲都是可以托付后代的人,即使在现代社会,由六亲代替父母养育孩子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那么在六亲之中,有没有等级划分呢?其实是有的,所以姑父、姨夫才会使用两个不同的“fu”字,而这种区别的主要来源,是因为古代的宗族观念,简单来说就是三纲五常,在三纲五常当中,夫为妻纲代表了家庭了父亲要比母亲的地位高,因此在家族当中,父亲的亲戚要比母亲的亲戚地位高。
所以六亲当中的排序为父亲的亲戚、母亲的亲戚、父亲亲戚的配合、母亲亲戚的配偶。
从六亲的地位来出发,就可以发现“姑父”与“姨夫”为何会使用不同的“fu”字了,对于一个女子来说,父亲的地位肯定要比丈夫重要,所以父字的规格要超过夫字。
姑姑是父亲的妹妹,属于父亲一系,所以姑姑的配偶地位要高,被称作姑父。
而姨妈是母亲的姐妹,属于母亲一系,所以姨妈的配偶被称作姨夫,用两个不同的字来代表和一个人的亲属远景关系,但这种叫法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封建思想,所以在现代社会,姨父这个称呼不但适用,在《辞海》等著作中也是被认可的。
同时,这种称呼也不能代表关系的远近,作为父亲的妹妹,大部分孩子在出生后姑姑已经嫁人,如果两家人的居住地不近,见面机会并不多,如果你和姑姑的孩子年龄相仿,姑姑大概率也不会给你带来过多的关心,因为她也有自己的孩子。
但姨夫则不同,作为母亲姐妹的配偶,因为母亲的关系,你和姨夫的见面机会还是比较多的,并且因为见面机会多。
姨夫大概率会和你关系很亲近,这也是称呼和实际情况不符的原因,所以现在一般都会同时使用“父”字,称作姑父和姨父。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亲属关系的称呼有继承也有变化,除了六亲有所保持外,大部分称呼都在逐渐减少,因为现在很少有大家族居住在一起的情况,所以亲属关系往往到了第三代就会逐渐消失。
反而像叔叔、干爹这样的称呼逐渐增多,就像是五服这样的概念,现在已经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五服。
这样的情况还出现在过年的时候,除了那些现在还居住在乡村的人,大部分城里人过年的时候都很少走亲戚,往往一顿饭就可以将所有亲戚聚拢在一起,剩下的时间往往是吃喝玩乐和找朋友聚会。
即使有家族聚会,往往是因为有一两位老人还健在,如果没有老人,亲戚之间的关系只在网络上保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居住的原因,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发展,现代年轻人都会前往大城市定居,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将家里的老人接走,那种一大家子在一起的情况十分少见, 久而久之,亲戚只见自然就淡忘了,有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这是自己的亲戚。
比如很多年轻人回到家乡的时候,如果没有老人去提醒,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和对方有亲戚关系。
其次就是利益捆绑了,古代的大家族之所以团结,是因为家族众人一起发展,一荣俱荣,所以家族众人有很强的关系纽带。
但是在现代社会当中,亲戚之间关系淡化,每个人都需要自己去奋斗,互相之间的帮助很少不说,还会出现很多诋毁的情况,时间一长,亲戚之间自然关系变淡。
很多年轻人都表示,每次遇到家族中的亲戚长辈,开口就是要求帮忙,不但费力不讨好不说,有的时候还需要贴进去很多钱,这点在法制新闻中十分常见,从某些角度来说,亲戚反而变成了不用出钱的工具,所以现代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十分抵制亲戚,如果非帮忙不可,会提前谈好价钱,省的自己破财。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独生子女制度。
在上个世纪,我国提出了独生子女政策,一家人只有一个孩子,很多大家族在繁衍几代后就成为了小家庭,缺少了哥哥姐姐,下一代自然也就没有姑姑和姨妈这样的亲戚,即使国家现在大力发展二胎甚至三胎政策,多子女家庭仍然是少数。
亲戚关系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人口文化和思想理念,尊卑有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
不过现代社会这种观念正在逐渐消失,人人平等才是年轻人的理念,无论是长辈还是老板,做错事都应该被指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逆来顺受,但很多长辈却又不想丢了面子。
所以有人说现代年轻人不尊重长辈,但事实证明,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从亲属关系来说,姑父、姨夫等称呼不仅应该被保留下来,人们还应该清楚这些称呼的来源。毕竟这些传统的知识,也是对家庭观念的传承,在我们走亲戚的时候总会用得上。
但与此同时,老一辈人也应该明白年轻人的想法,不能总以长辈的姿态去教训人,那些有能力的老人都和年轻人成为了忘年交,家中的长辈也应该多听一下年轻人的想法,而不是固执己见。
时代在进步,旧的东西可以适当进行抛弃,在家庭中,男女有别但不应该分尊卑,大家都站在平等的层面交流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您提交的问题,我们会在24小时内安排律师与您联系。